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医药保健 > 食疗药膳 > 食物大全 > 瓜菜类 > 蕨菜
编号:222094
阴地蕨 Yindijue
http://www.100md.com 浙江中医学院
     本品为民间草药。商品为阴地蕨科植物阴地蕨的全草。

    

[历史]



    阴地蕨始载于《图经本草》《本草纲目》收载于草部阴草类。苏颂记述:"生邓州顺阳县内乡山谷,味甘苦微寒无毒,主疗肿毒风热。叶似青蒿,茎紫青色,花作小穗微黄,根似细辛,七月采根苗用。"其记述与本品相似。就历代本草对产地的记载来看,其植物来源可能不止一种,按北宋之邓州即今河南省邓县一带,而河南省现在却不产阴地蕨,因此,《图经本草》记载的可能为阴地蕨属的其他种类。李时珍说:"江浙亦有之",很可能指阴地蕨而言。本品收收载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1977年版一部中。

    

[原植物]



    阴地蕨 别名:小春花、蛇不见(浙江、福建),独脚金鸡、丹桂穆星草(浙江),独脚鸡、破天云、散血叶(湖南),独脚朗其(江西)、背蛇生、朗其细辛(江西、贵州),独立金鸡(贵州),一朵云(福建)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Botrychium ternatum (Thunb.) SW., Scepteridium ternatum (Thung. Lyon Osmunda ternata Thunb.)--阴地蕨科Botrychiaceae


    [点击上图放大]

, 百拇医药
    [点击上图放大]
多年生草本,植株高15~40cm。根状茎短而直立,簇生黄褐色或灰褐色粗壮肉质根,根粗2~3mm。总叶柄长2~4cm。叶二型,营养叶柄长3~8cm,光滑无毛;叶片阔三角形,长8~10cm,宽10~12cm,厚草质无毛,干后绿色,3回羽裂,侧生羽片3~4对,最下一对羽片最大,阔三角形,2回小羽片卵形至长卵形,先端钝圆,边缘具不整齐的细尖锯齿;叶脉二歧分枝,但不明显。孢子叶有长梗,高出营养叶,柄长12~26cm,无毛;孢子囊穗集成圆锥状,2~3回羽状排列,长8~15cm,黄褐色;孢子囊圆锥形无柄,黄色,沿小穗内侧两行排列,成熟时横裂。孢子成熟期8~10月。

    生于山坡山谷较阴湿的林下草丛中,或灌木丛中。

    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陕西、云南、四川、贵州等省区。

    

[采制]

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十月至翌年清明前采挖,洗净,晒干。

    

[药材及产销]



    阴地蕨Herba Botrychii主产于浙江,此外江苏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和四川等省也产。一般自产自销。

    

[化学成份]



    叶的浸出成分水解后得木犀草素(Luteolin)、C15H10O6等。预试表明含淀粉、糖类、黄酮类和甾类化合物。

    

[药材鉴别]


, 百拇医药
    [点击上图放大]


    性状鉴别


    [点击上图放大]
根茎长0.5~1cm,直径2~3.5mm,表面灰褐色,下部簇生数条须根。根长约5cm,直径约2mm,常弯曲,表面黄褐色,具横向皱纹;质脆易断,断面白色,粉性。总叶柄长2~4cm,表面棕黄色,基部有干缩褐色的鞘;营养叶柄长3~8cm,直径1~2mm,三角状而扭曲,具纵条纹,淡红棕色;叶片卷缩,黄绿色或灰绿色,展开后呈阔三角形,3回羽裂,侧生羽片3~4对,1回小羽片3~4对;叶脉不明显。孢子叶柄长12~25cm,黄绿色或淡红棕色;孢子囊穗棕黄色。气微,味微甘而微苦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以根多,叶绿者为佳。

    显微鉴别

    根(直径3mm)的横切面:表皮细胞外壁木栓化,无根毛。皮层宽阔,细胞内充满淀粉粒。内皮层凯氏点明显。成熟根的木质部多为四元型,少数三元型;木质部中央常镶嵌4~8个薄壁细胞,管胞多角形。

    根茎(3.5mm)的横切面:最外1(1~3)列细胞木栓化;皮层宽阔。内皮层凯氏点明显;中柱为外韧型管状中柱,有时可见一个叶隙。韧皮部与木质之间可见束中形成层。木质部管胞多角形;木射线明显,由单列细胞组成。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大多充满淀粉粒。

    图左:阴地蕨根横切面简图(×17)图右:阴地蕨根茎横切面简图(×15)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叶柄(直径2mm)的横切面:表皮细胞排列较整齐,外壁角质层明显。中柱呈"U"字形;在中柱凹陷处,常可见1~4个空腔。

    孢子囊穗的粉末:孢子极面观为钝三角形,近极面外凸,三边微凹;极轴长12~21μm,赤道轴长29~44μm;具明显的3裂缝,裂缝细长,几达孢子赤道线;周壁具粗而明显的疣状纹饰。

    图左:阴地蕨叶柄横切面简图(×30)图右:阴地蕨孢子(×400)

    理化鉴别

    1. 取本品粉末1g,加水10ml,浸渍过夜,水浴上加热十分钟,滤过,滤液供以下试验:

    ⑴取滤液2ml置试管中,加α-萘酚试液5滴,振摇后,沿管壁缓慢加浓硫酸1ml,在二液交界面呈紫色环。(检查糖类)
, 百拇医药
    ⑵取滤液2ml置试管中,加镁粉少许,滴加浓盐酸数滴,即产生气泡,溶液变成樱红色。(检查黄酮类)

    ⑶取滤液一滴于滤纸上,滴加1%醋酸镁的甲醇溶液一滴,烘干,置紫外光灯(254nm)下观察,呈明显的亮绿色荧光斑点。(检查黄酮类)

    2. 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:取样品粉末2g,加甲醇20ml浸渍过夜,滤过、滤液浓缩至1ml,供点样用。吸附剂:聚酰胺(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三三O五部队701厂)1g,加甲酸6ml,搅拌溶解后,铺板,自然干燥。展开剂:苯-丁酮-甲醇(3:1:1)。展距10cm,加热干燥。置紫外光灯(254nm)下观察,荧光斑点。
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[点击上图放大]


    阴地蕨薄层层析图谱

    S:木犀草素 1.阴地蕨

    

[性味及功效]



    味甘、苦,性凉。有平肝、止咳、清热、解毒的功能。用于头痛目眩、小儿惊风、感冒发热、咳嗽、角膜云翳、疮疡肿毒。用量3~15g。外用适量捣敷。

    

[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]



    1. 抑菌作用:浙江医科大学中草药研究小组用平板纸片法,100%鲜草煎剂,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。

    2.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保健院临床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、咽炎、扁桃体炎、腮腺炎、下颌淋巴结炎、湿疹伴感染、脓胸等,多数患者在1~4天退热,证明有一定消炎退热作用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